許江(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讀經典
  還要讀視覺上的經典
  今天的部分文藝創作比較多地關註市場和票房,習總書記在這方面提出了警示,也有很多藝術家比較關註語言和藝術本身,他提醒我們,在藝術語言的後面應有思想和個人情懷。
  前一段時間熱播《舌尖上的中國》。實際上,在我們的身邊和心裡,有一個更偉大的視覺中國,等待著我們的開發與傳播。在座談會上,我提議重視視覺文化建設,以此為抓手,來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覺表達和社會實踐體系,建構中國文化創新與全球傳播的視覺平臺,建構以視覺文化為特征的中國學系統。
  習總書記曾指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如何讓這個體系根植在年輕一代心中,它必須有抓手,必須是可感、可觸、可依的“活物”。我們倡導閱讀經典,這個經典不僅是國學經典的經、史、子、集,還包括視覺上的國學經典、民族民間的書畫器物。我們要選出中國名畫百幅、名帖百幀、名築百莊、名物百尊,讓年輕一代從這種形象的教育中理解中國、感受中國,從這些實實在在的書畫器物的體認中重建鄉愁,重建心中的、可以帶著走的家園。
  倪政偉(東海電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在多樣風格中
  創作有情懷的電影
  我們東海電影集團11月28日將上映第一部新片《壞姐姐之拆婚聯盟》,雖然是一部都市愛情喜劇,但是整部電影的立意積極向上,對愛情本質的探討定位準確,幽默、浪漫之餘,讓人看了之後感覺很溫暖,是我們和韓國電影人一起創作的一部非常有情懷的電影。
  接下來我們還將推出《東極大營救》、《戚繼光》、《刀尖》、《舌尖上的中國》、《網絡風雲》、《再“見”初戀》等風格完全不同的片子。
  我們最註重的當然還是品質。在劇本研發階段,我們找了國內知名編劇共同開發項目,精心打磨,絕不會為求速度而出現粗糙之作。在製作上,也積極尋求包括韓國、美國在內的優秀製作團隊,並聯手國內頂尖電影人,力爭一起把項目做到盡善盡美。
  童健(浙江出版聯合集團總裁)
  做文化精品
  是出版人的價值追求
  出版的本質是文化,出版人的責任就是多出好書,為社會為人民奉獻精品力作。這是出版人的最高價值追求。
  從2010年起,我們每年投入1000萬元扶持重點出版物和重點產品線建設,極大地調動了出版社策劃重點選題、出版精品圖書的積極性。近年來,在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和“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評選中屆屆有獎,獲獎數名列全國地方出版集團前茅。集團版圖書全國零售市場份額由2007年的1.59%上升到2013年的2.65%,其中浙江少兒出版社連續11年保持少兒圖書零售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加大對精品出版的扶持力度,進一步打造“中國夢想·美麗浙江”主題出版項目和《浙江文叢》等重要文化精品項目,推進少兒、文教、生活、經管、文學、藝術等六大產品線建設,推出更多經典之作。
  夏烈(杭州師範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評論家)
  網絡文學
  要警惕迷失方向
  網絡文學發展到今天,已經有16年曆史,它與市場已然有一種天然的聯繫。早期的網絡文學只是聚攏了一幫文藝男女青年,2003年以後,市場開始深化介入,到2008年盛大文學的成立,象徵著資本全面整合網絡文學,讓網絡文學從文藝小清新徹底邁入了多類型和商業化時代。可以說,網絡文學是中國文化產業市場發展最為茁壯的一塊陣地。
  網絡文化的快速大規模商業化,恰恰說明它是符合老百姓口味的,也是在此基礎上,它吸引了大量的文化資本的註入,網絡文學的發展與中國大眾文化、大眾閱讀的發展是同步發展的。從根本上講,這樣的市場化代表了民意,起碼是一部分民意,是時髦且合理的。
  網絡文學作為文學創作的一部分,對現實的介入,不乏貼近生活、生產的過程。比如,職場小說。像《杜拉拉升職記》,它講述了公司文化中的小人物變成企業管理層的故事,既有正能量,又折射了職場文化的奧妙,涉及情感生活和人情世故。它切近年輕人的生活與日新月異的中國現實,此類及相關類型的創作甚至比純文學作家對現實的關註更為真切。
  網絡小說的主體是通俗小說,不得不說,這類小說總體上對自身的要求,以及審美提升仍然不夠,習大大所說的“有數量缺質量”既指出了所有當下文藝作品的普遍問題,但對於網絡文學更為切合;同時,他指出的當下文藝創作存在模仿抄襲、千篇一律現象,以及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不要迷失方向的問題,也是網絡文學尤其需要引起警惕的。
  茅威濤(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
  越劇唱給誰聽
  小百花一直在想
  習總書記提出:“不能在為什麼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就一定要充分認識當下中國社會中“人”的構成的豐富內涵。社會結構變化了,城市結構變化了,農村結構變化了,“人”當然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只有全面理解當下中國的“人”的構成的豐富性,我們創作的作品才能“在為什麼人”的問題上“不發生偏差”。
  以越劇為例,百年前問世時,她的主要服務對象是農民和山野之人;三四十年代在上海繁盛時期,她的主要服務對象是紗廠女工和有錢有閑的太太們;而當“小百花”迎來自己而立之年的時候,她的服務對象則更擴充到城市白領和大學生以及有真正精神審美需求的人。
  梁漱溟先生曾提出人生的三段論:首先,人與物;其次,人與人;最後,人與自身心靈的關係,且三者次序不能顛倒。它可能提醒且輔證我們,如何創作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如何真正滿足、服務、陶冶、引領觀眾?中國戲曲和觀眾的關係,早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根本性的質的變化。我們始終相信,一個劇種的健康發展必須建立在她對受眾的清晰判斷和積極培養上。
  林為林(浙江昆劇團團長)
  由表演“喝茶”說起
  昆劇作為古老的劇種,它一系列程式化的表演方式也來自於生活。
  像“喝茶”,在許多昆劇劇本中都出現了,茶有香有苦,心情不好,茶就不香,這跟生活很有關係。
  我最近正在排的《十面埋伏》,演大將軍韓信,劉邦被貶,他要試探韓信有沒有造反,就微服私訪。於是,韓信以茶相待,他深知劉邦的目的,所以這杯茶,五味雜陳。這個喝茶的動作,就需要我們回到生活中,替人物去想。如果你是韓信,會做出什麼表情?這一定不是傳統意義的“喝茶”,把水袖一擋,就假茶真喝了,內心糾結時,一定會先觀察對方的表情,手勢也不自如,心裡還想著自己應該說點什麼話。
  再比如《公孫子都》,它講的就是人性的盲點,一切都歸功於真實的生活。因此,無論什麼劇目題材,無論是古老的還是新穎的,都要為當代人而想。
  陳振濂(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書法記錄今天
  沒有一部作品能離開生活而天馬行空,任何文藝創作都源於生活、源於實踐,源於這個時代所包含的所有符號。
  所以,我在兩年前開始用書法寫“社會紀事”,我覺得作為書法家不能僅僅只抄寫唐詩宋詞,更有責任為後人記錄今天的事。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優秀藝術家,必須著眼時代,扎根生活,心懷大眾。我們應該做一個有人文情懷、有歷史擔當的藝術家,而不僅僅是比拼技巧、風格,否則,就是在狹隘的小圈子裡打轉。
  浙江文藝界的大咖都有自己的一番心裡話——
  沒有一部作品能離開生活天馬行空
  夏陳安(浙江衛視總監)
  從綜藝到人文
  明年好戲更多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
  這次講話,是為我們電視工作者再次指明方向。
  在電視界,有湖南衛視的“芒果模式”,也有浙江衛視的“中國藍模式”。從《中國好聲音》、《中國夢想秀》這些傳播正能量的綜藝節目,到頻道發展的“頂層設計”、“大片戰略”,我們一直堅持“以精英的實力打造大眾文化”。
  除了綜藝節目上有建樹外,浙江衛視一直都重視新聞節目、人文節目的精耕細作。
  明年上半年,浙江衛視將推出《藝術:北緯三十度》、《南宋》、《一本書,一座城》這些人文紀錄大片。重點打造的《中國好故事》第二季也將在明年一季度推出。相信這些節目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
  比起坊間流傳的“江湖地位”比拼,我們更看重的是一個衛視的綜合性指標,即包括收視率在內的品牌力、傳播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現在,對頻道內部我們也是按照這個標準來考核的。希望在2015年,浙江衛視能建設成為“全面性氣質與收視俱佳的平臺”。 (以上發言,排名不分先後)
  (原標題:沒有一部作品能離開生活天馬行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txaorcgt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